《摩訶婆羅多》與藝術

《摩訶婆羅多》被譽為最偉大的印度史詩,故事情節複雜,神話角色繁多,文化含義深厚,不單影響印度人的信仰、價值觀以至日常生活,更啟發古今中外藝術家以不同形式進行創作,從史詩的人物與故事取才,藉由音樂、戲劇、舞蹈、視覺藝術等媒介呈現這部經典的精神面貌。這裏介紹一些較為人熟知的例子。

1

雕塑

有修勝利四輪戰車雕塑
Patung Arjuna Wijaya

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市中心的《有修勝利四輪戰車雕塑》,展示了《摩訶婆羅多》中的兩個核心英雄人物黑天及有修,以及由十一匹戰馬牽引着的四輪戰車。

相片來源:Gunawan Kartapranata / CC BY-SA 3.0

2

舞台劇

摩訶婆羅多
The Mahabharata

彼得.布魯克 (Peter Brook) 改編《摩訶婆羅多》搬上舞台,為西方首次以舞台劇方式足本呈現這部印度史詩,透過劇場探索非西方的傳統神話世界,演出全長接近九小時。作品以簡約的舞台設計為主,善用戶外演出場地的環境如沙及河流,用最簡單的物件如棍棒去建構不同場景;布魯克同時起用不同國籍的演員擔綱演出,建構了一個跨文化的劇場作品。團隊於1989年更發行了電影版,片長318分鐘。

*《摩訶婆羅多》舞台劇電影版本(1989) 劇照

 

3

動畫

勇士王子阿瓊
Arjun: The Warrior Prince

迪士尼與印度電視台UTV聯乘製作動畫《勇士王子阿瓊》,故事以《摩訶婆羅多》中有修王子的成長故事為主軸,敘述他由天真的九歲小男孩,經歷家族內鬥和十三年流放,在苦行修練後蛻變成戰士回歸國土復仇的歷程。全片以印度語配音,結合2D與3D的畫面,令看慣迪士尼作品的觀眾耳目一新。電影2012年在印度上映。

© 2012 Walt Disney Pictures & UTV Motion Pictures

 

 

 

4

畫作

摩訶婆羅多
Mahabharata

澳門全藝社曾於2020年主辦《「城市.身份」新移民藝術家專題系列展》。畫家梁子毛生於中國內地,其個展「奈何未歸者」為系列展覽之一。當中展出他以《摩訶婆羅多》為靈感,創作出長達七米的山水長屏,作品融合山、火、極光、天地等的元素,呈現出《摩訶婆羅多》中包容所有生命的宏大宇宙觀,這個宇宙也未嘗不是藝術家在融入澳門生活感到憂悶時的救贖。

相片來源:梁子毛,澳門

5

歌曲

摩訶婆羅多
Mahabharata

台灣旅美作曲家黃思瑜曾以《摩訶婆羅多》為靈感創作同名歌曲,以西洋樂器聲音融入印度史詩故事,打破固有想像。全曲以女高音唱誦「摩訶婆羅多」一詞的旋律為主調,佐以低音提琴及古典結他的伴奏,並以鼓掌、拍打樂器等敲擊樂音效作潤飾,多重元素相互交織,層層堆疊,帶領觀眾進入《摩訶婆羅多》的偉大史詩世界。此曲於2005年8月30日在高雄市音樂館世界首演。

相片來源:黃思瑜

6

舞蹈


Until The Lions

詩人兼舞蹈製作人卡達卡.奈爾 (Karthika Naïr) 受《摩訶婆羅多》啟發,以故事中被遺忘的無名英雄為出發點,創作出詩歌《Until the Lions: Echoes from the Mahabharata》,英國艾甘.漢 (Akram Khan)  舞蹈團選取當中安芭公主的段落,改編為舞蹈作品。

作品糅合現代舞和卡塔克舞元素,剛柔並濟的舞蹈細緻刻畫出安芭由溫柔、純真的公主,到被皮使麻虜去,悲憤交加下決意自焚,轉生成剛烈的戰士奚康丁,向皮使麻決戰的過程。

此演出於2016年香港新視野藝術節中作首次亞洲巡演。

相片來源:Jean-Louis Fernandez

7

舞台劇

摩訶婆羅多~那羅王的冒險~

由日本舞台劇導演宮城聰選取《摩訶婆羅多》中那羅王 (Nala) 與達摩衍蒂 (Damayanti) 的愛情故事改編而成。宮城聰擅長將亞洲戲劇的表演技術和舞台風格融入經典文本。《摩訶婆羅多~那羅王的冒險~》的舞台設計致敬日本平安時代,純白色的舞台主調、以和服為原型服裝設計、結合能劇及歌舞伎的演出風格,均在傳達獨特的文化符號。宮城聰亦安排以兩名演員分飾一角的演戲和對白,嘗試呈現《摩訶婆羅多》角色亦人亦神的形象。《摩訶婆羅多~那羅王的冒險~》於2014年受邀到法國亞維儂藝術節作演出。

©MASAMI HIOKI